在某經濟類報紙上看到,一位政協委員說了這樣一句話:“小印刷公司,你就好好地活著吧!別輕易折騰什么升級轉型了。”無論該委員在什么情況下、以什么語態講的這句話,筆者都忍不住要問:“小印刷公司怎么才能好好地活著?小印刷公司不升級轉型能不能好好地活著?”
筆者參觀過不少小型印刷公司,看到印刷公司與印刷公司之間的生存境況大不相同。有的小印刷公司,長期為歸屬單位生產固有訂單,憑著舊有體制格局,至今仍遠離競爭市場;有的小公司,在微利甚至無利的工價訂單中討飯,在廉價低檔膠材、油墨的揮發氣體中生存;有的小印刷公司,3臺數碼印刷設備,十幾臺印前設計電腦,在明亮潔凈的環境中進行高附加值產出。深圳印刷公司文化體制改革正在行進中,第一類公司不轉型,明天眾職工將如何托付?環保呼聲在全球范圍內日益高漲,國內環保標準不日出臺,第二類公司不轉型,社會豈能允許污染立錐容身?轉型的結果并不是讓所有的小公司都標為第三類數字印刷公司,而是要在創新模式的基礎上,以多樣化方式,在健康、符合經濟發展潮流的軌道中運行。升級并非單單指擴幅面、上技術、上速度,轉型也不可能都去做前景看好的數字印刷、標簽印刷。比起規模化升級來說,練就扎實的質量管理內功,巧妙地利用已有資源進行創新開發,找到符合市場潮流的發展途徑,并非小印刷公司就沒有優勢。升級轉型當然需要資金的投入,但也并非是投入大量資金才能升級轉型,首先應有理念上的更新。由理念導引的“便利化”轉型對于小印刷公司來說雖不華麗,但卻實實在在地貢獻于民眾的需求。
對于轉型,不妨歸納諸多專家的諸多建設性論斷:銀行家瑞斯通(Wriston)的建議是,將資金“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,留在能很好利用它的地方”。管理學家德魯克(Drucker)的建議是“將‘利潤’表達為‘貢獻’”,亦即轉變觀念,通過個性增值服務貢獻于客戶。